“新势力”回头看:小鹏交付“失约”或致风险剧增

  • 我要分享:

  大约每6分钟从工厂驶出一辆新车、新车停车场满满的小鹏G3,以及不断装车发往各地的轿运车……这一切似乎都显示出小鹏G3的生产已渐入佳境。但相比于竞争对手,小鹏汽车的交付速度仍明显滞后,这会不会让“慢一步”的小鹏汽车失去更多的市场机会,生存空间受到进一步挤压呢?

 

  去年春天,所谓“新势力”造车风头正劲,虽然做了海誓山盟一般的承诺,但新车交付却一拖再拖……听其言,更要观其行。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及时走进几家具有代表性的“新势力”造车现场,发回一组调查报道,立即引起业界内外的高度关注。一年过后,这些“新势力”造车现场又是怎样的?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记者重新做了一次实地探访,更愿与读者一起“回头看”。今天,我们再来看一看小鹏汽车。 

  下周,小鹏汽车将携旗下全新车型——智能电动轿跑P7亮相2019上海国际车展。但与之相对应的是,直到3月26日,小鹏汽车6个城市的服务中心同步开业,才标志着其首款量产车G3规模化交付的开启。

  去年6月,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汽车频道曾探访尚未搬家的小鹏汽车总部,发表了《探访小鹏汽车:新车代工内部交付肇庆工厂仍显荒芜》。当时,没有“随波逐流”大肆宣传交付数量、且员工积极向上的小鹏汽车给人留下了“踏实”的印象。近一年过去,当几乎同时“出道”的蔚来、威马等纷纷开始“炫耀”交付数量时,小鹏汽车却仍没有产品规模化交付。

  在接受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,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:“小鹏汽车失去了先发优势,面对越来越多的竞争车型,其产品优势也逐渐丧失,如果不能快速‘上量’,将会面临越来越大的风险。”

  小鹏汽车生产渐入佳境

  4月2日、3日连续两天,在小鹏G3开启规模交付的初期,经济日报-中国经济网记者来到位于郑州的海马小鹏智能工厂(海马汽车第三工厂)。

  通过地图搜索“海马汽车三厂”,很容易就能找到目的地,工厂位于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,有两条公交线路可以到达。下午14:18分,记者到达其面向北边的工厂正门。

  由正门望进去,厂区内的规划、建设颇为完整、有序,但此时厂区内员工较为稀少。值得注意的是,经过20多分钟观察,厂内两个车间之间输送桥上的白车身始终没有移动。次日,记者再次到来时仍维持原状。

  工厂正门的安保措施较为严格,所有人都需持工作证才能进入。面对记者的询问,保安也大都不理不睬。

  走至厂区东侧,记者首先看到的是焊装车间。在车间门口,正有三名头戴安全帽的工作人员抽烟聊天。继续向前走,透过焊装车间的窗户看进去,车间内光线较暗,难以观察到具体细节,而车间外则停满了空的物料小车。

  再往前走,就来到运输物料车辆通过的东门。在十分钟的观察中,记者只看到一辆封闭式运送物料的轻卡进入厂区。该门同样安保严格,运送物料的人员需要下车去门卫处填表才能进入。

  毗邻物料运输门的,是通往新车停车场的大门。记者到达时,此处停有两辆正在装载小鹏G3的“轿运车”。与一般正规轿运车不同,这两辆车只是普通的运输卡车,司机正在爬上爬下地用绳子固定G3新车,每辆运输车都只能装载一辆G3。

  通过该门,还能看到远处的新车停车场。只见场内停满了小鹏G3新车,规模颇为可观。此时,远处正好有一辆小鹏G3新车从车间内开至停车场存放,时间为下午14时50分。之后,分别在14:56、15:13、15:19、15:26、15:32、15:39、15:50时,记者记录到有新车从车间内开至停车场。在此时段,大约每小时有8辆新车驶出。

  若以此频率,以及工厂每日运转10小时计算,小鹏G3目前每月或可生产2000辆以上,产能符合预期。值得注意的是,由15:50记者记录到第8辆新车驶出,直至17:00,记者在该处都没有观察到再有新车驶入停车场。

  在观察期间,记者注意到又有两辆更为专业的轿运车到达,共计装载了9辆G3新车。由此,在记者从14:50-17:00的观察期间,一共有11辆小鹏G3新车被装载运出。而在记者与门口保安的攀谈中得知,每天都有运输车来装载小鹏G3新车。

  次日(4月3日),记者再次来到该工厂。工厂西面最外侧为科目齐全的测试场地,但从上午10:04至11:50,记者并未看到有车辆来此测试,而检测车间则正对测试场地。上午时段,不断有小鹏G3新车进进出出,记者统计了一下,10:04、10:10、10:18时,分别有新车从该车间驶出,这与前一天记者观察到的新车出产频率相吻合。

  交付推迟致风险剧增

  通过连续两天的观察和粗略估算,小鹏G3的生产似乎已“渐入佳境”。然而在业内人士看来,这样的小鹏汽车,或将面临更多“内忧外患”。